• 繁体
  • 无障碍浏览
  • 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时间:2024-12-06 14:41
字号: 分享:

部门解读丨遵义市特色优势制造业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方案

近日,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遵义市特色优势制造业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现将政策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六个坚持”重要指示、中央关于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精神,聚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目标,充分发挥遵义地缘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精准对接成渝地区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大产业发展需求,认真谋划发展铝合金、氟化工等重点产业,积极主动抓好与成渝地区的产业配套及协同,结合我市当前实际,制定《工作方案》。

二、总体考虑

重点围绕航天装备、基础材料、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主动融入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和四川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将制造业融入成渝经济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构建黔川渝融合发展的“桥头堡”,力争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配套生产基地。

三、主要目标

2025年,力争在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设备等产业与成渝地区相互配套规模以上企业突破75家、力争产值突破90亿元,配套产业园区2个以上。到2027年,力争在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设备等产业与成渝地区相互配套规模以上企业突破110家、力争产值突破175亿元,配套产业园区5个以上,初步形成区域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四、重点任务

《工作方案》明确了5个方面、18条任务。

一是发挥区位优势,建设配套园区。提出桐梓(重庆)工业园要充分发挥融入重庆现代制造业体系的先行探索示范区作用率先将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新蒲新区等中心城区纳入成渝地区装备制造零部件配套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开发与重庆、四川毗邻的重点区域,采取协调联动发展的方式,打造一批深度融合的产业集群区域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设备配套建设为核心,以人力资源和交通廊道为纽带,进一步研究承接成渝地区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基础材料等产业转移的具体工作举措,争取引进一批可拓展产业链、有示范带动的企业,形成全领域全方位一体化推进发展整体格局。二是利用产业基础,打造配套集群。提出要打造融入成渝地区的汽车电池材料产业集群、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集群、电子信息配套产业集群、装备配套产业集群,多维度、多角度融入成渝地区现代化制造业体系。三是立足资源禀赋,实现链式发展。提出要立足我市资源禀赋,积极打造基础材料供应产业集群、现代化工保障产业集群等成渝地区原材料供应保障基地,推动其他产业配套发展。四是构建创新体系,提升发展动力。提出要建立面向成渝的科技合作交流机制,开展与成渝地区在创新平台合作、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融合发展。五是加强信息互通,构建协同平台。提出要搭建融入成渝地区产业链供需平台,探索成渝地区在遵义各开发区建设发展“飞地经济”,围绕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设备等产业实施精准招商行动。

五、保障措施

为推动各项任务目标有效落实,《工作方案》明确了各项保障措施。

一是在加强统筹协调方面。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要牵头抓好统筹协调工作,强化对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的统筹协调,及时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重要情况及时报市政府。二是在强化政策支持方面。2025年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保障遵义市特色优势制造业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关工作。三是在优化企业服务方面。对融入成渝经济圈工业配套名单及成渝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企业培育库实施配备科技、融资、法务、媒体、人才等服务专员的“一对一”服务,在培育项目申报、融资服务需求、市场机会拓展、人才引进支持等事项上提供精准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政策解读

文件原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