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时间:2022-11-30 10:01
字号: 分享:

征求意见稿解读‖遵义市“十四五”对内对外开放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解读

一、遵义市“十四五”对内对外开放专项规划的背景是什么?

“十四五”时期是遵义市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努力开创商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打造为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要五年。为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形成内外并举、全域统筹、量质双高的开放格局,构建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依据《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遵义市商务局委托第三方机构编制了《遵义市“十四五”对内对外开放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遵义对内对外开放的发展基础和环境怎么样?

《规划》对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进行了分析。

基础方面:“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额32.31亿美元,新增外贸企业614家,累计达到1272家。培育了手机、智能穿戴、白酒、钢丝绳、电子继电器等支柱性产品,出口产品达70多种。“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2.6亿美元。外资企业累计达到100家,累计注册资本26.4亿美元,投资总额69.1亿美元。外资投资领域涉及旅游、房地产、纺织、水力发电等近30个行业,规划建设了国际吉他产业园,已引进3家台资吉他企业入驻。“十三五”期间,遵义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成立,并通过国家验收,2018年5月封关运行。新舟机场航空口岸2019年12月30日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于2022年11月上旬申请国家验收,通过后新舟机场将实现正式开放,成为贵州第二个正式口岸。全市建成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建成国家级外贸基地4个、省级外贸基地5个。成立了陆海新通道运营贵州有限公司,承担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贵州段建设任务。

环境方面:国家实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建设长江经济带、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支持遵义做大做强,唱好“双城记”等一系列重大发展举措将在“十四五”时期加速推进,为遵义市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三、《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是什么?

《规划》提出,2025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5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净出口占GDP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进出口备案登记企业突破2000家,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200家,其中,跨境电商达到3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长超过20%

2025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外资企业累计达到150家;对外投资达到1亿美元以上,外经企业累计达到10家。

2025年,培育规模工业总产值或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的开发区2个,500亿元以上的3个,100亿元以上的10个;遵义综合保税区注册落地企业达到160家以上,实现进出口额10亿美元以上,在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情况考核中保持在B类水平

到2025年,遵义市“一主两翼多辅”开放体系更加完善,“遵义号”公共服务品牌效应更加凸显,实现黔粤班列、陆海新通道班列常态化运行,完全畅通中欧(中亚)班列、中老班列、中越班列、中缅班列,多式联运实现广泛应用。遵义新舟机场航空口岸“十四五”实现正式开放,遵义无水港投入运营,完成阁老坝铁路口岸申建工作,启动仁怀机场临时对外开放申报工作,结合产业发展情况,适时推进水果、肉类、粮食、木材指定进口口岸的申报和建设。

四、《规划》提出十四五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一是加快完善对外开放新布局。在通道方面,加快推进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推动陆海新通道班列常态化运营,稳步推进中欧班列测试和常态化运营。推动与广东、广西港口合作在黔北物流新城设立无水港。新开阁老坝至深圳、广州的陆海班列,力争开通阁老坝至阿拉木图的图定班列,建设阁老坝公共保税仓。加快黔北物流新城建设发展,设立集装箱调拨共享中心。在口岸建设方面,完成遵义新舟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推动建设播州、赤水、正安通用机场。推动阁老坝铁路货场陆运口岸作业区、余庆港码头水运口岸作业区、播州港码头与进港公路建设,打造水、陆、空一体化对外开放格局。在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方面,启动渝赤叙等高速公路规划实施,积极推进遵泸、新渝贵高铁和涪柳、遵铜铁路等项目建设,拓展遵义快速融入重庆的通道功能,加快黔北与渝南川南毗邻县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构建起横贯东西、纵穿南北的交通网络。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方面,积极推动钢绳集团、中航电梯、成功汽车、106地质大队等一批特色优势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承接对外承包工程及国际技术服务外包业务。充分发挥遵义在酒、茶、药、特色食品、辣椒、金银花、机电产品、工程机械、资源加工等领域的生产优势,积极组织优强企业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亚地区建设,布局海外营销平台、海外仓,发展境外投资。

二是拓展区域合作新空间。《规划》提出,加强与黔川渝结合部城市间的全面合作。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黔川渝合作先行示范区。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参与建设成渝贵高铁经济带。支持沿边县市与重庆、四川共建开发区,针对川渝消费需求,建成一批避暑度假康养村(寨)、乡镇,建成黔渝、黔川生态旅游度假康养带,发展休闲康养经济。加强珠遵、沪遵合作。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争取建设黔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进一步提升上海漕河泾遵义科创绿洲产业园共建水平。积极培育一批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基地,建设一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茶叶出口基地加强与贵阳协作,唱好“双城记”,形成增长极。以国家级、省级高新区及各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加强与省内兄弟市州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努力将贵遵合作推向更高水平、更广领域。加强与香港、澳门、台湾的交流与合作。以快速通关为核心,扩大与港澳台的经贸合作,推进建设正安吉他国际产业园。参与东盟等亚洲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主动参与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积极对接澳门中医药科研资源,实现中医药产业标准化走向国际市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港澳走向世界。深入开展RCEP区域合作。全面提升企业对FTA的使用能力,扩大我市特色优势产品出口到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加大从RCEP市场进口我市所需矿产资源、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力度,深度融入RCEP市场。

三是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规划》提出,深入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建立3个跨境电子商务核心产业园,引进和培育跨境电商龙头企业10家,跨境电商经营企业200家。打造绿色食品进出口贸易基地。在遵义设立机构,将遵义作为集装箱还箱点。大力培育外经贸市场主体。鼓励涉农产品企业开展生态原产地和相关国际认证。利用优质水资源环境,大力发展水产品出口。壮大煤电锰循环经济一体化产业,稳定锰矿大宗商品进口。着力打造以手机、智能穿戴、无人机、航空精密、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的高科技产品。创新加工贸易方式。力争到2025年,外贸企业总量突破1000家,外贸实绩企业突破200家。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支持各开发区申报省级服务外包产业园。促进文化、中医药服务等重点行业服务和产品出口。支持遵义演艺集团出国商演,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打造国际旅游城市。打造一流的外贸服务环境。建立一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和平台。把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成涵盖商务、海关、税务、外管、市场监管、外贸企业的业务申报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及企业监管平台。

四是全面提高利用外资新水平。《规划》提出,提升制造业利用外资水平,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创新国内国际招商选资方式三项举措。

五是加快培育开放平台新能级。加强引领性开放平台建设。到2025年,培育两千亿级开发区1个,千亿级开发区1个,500亿级开发区2个,100亿级开发区7个,国家级开放平台达到4个,新增省级经开区1个以上;全市开发区外贸进出口达到200亿元以上。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5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5个,外贸基地进出口占全市外贸进出口达到50%以上。

五、《规划》决策过程

一是前期研究阶段。启动《遵义市“十四五”对内对外开放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联络小组,推进前期调研和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并提出了规划编制的四大原则:继承发展,增强规划的实效性;把握重点,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加强衔接,增强规划的协调性;开放民主,增强规划的科学性。二是形成基本思路阶段。规划编制组深入商务部门、相关开放平台、产业园区开展初步研究和调研走访,形成了规划编制初步设想,制定了规划框架及分工安排。三是起草修改阶段。起草编制《遵义市“十四五”对内对外开放专项规划》。四是论证完善阶段。经十余稿修改,形成送审稿,并召开《遵义市“十四五”对内对外开放专项规划》评审会,包括部门评审和专家评审。根据各部门和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了补充完善,并就此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征集调查

上一篇:
下一篇: